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7:33 点击次数:169
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诗歌《寻李白》中写道:“酒入豪肠,七分酿成了月光,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,绣口一吐,就半个盛唐。”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大诗人的崇敬与爱戴。不仅仅是他,很多人都把李白视为偶像,他的才华、他的洒脱,让高力士脱靴的狂傲,都是历史佳话。
图片
唐文宗李昂曾经御封“大唐三绝”,它们是“草圣”张旭的草书、裴旻的剑舞和李白的诗歌。这三位的作品已经超越了艺术的限制,而成了一种“象征”,代表着盛唐的气度与浪漫。对于普罗大众来说,张旭和裴旻的名气远小于李白,毕竟谁还没背过“床前明月光”呢。
图片
而且,令人振奋的是,李白也有书法作品存世,这也是他仅存的手迹,此作就是《上阳台帖》。唐代距今已经超过1000年了,纸、绢的寿命有限,还要经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双重考验,因此,整个唐朝留下来的书法墨迹非常少,每一件都非常珍贵。
图片
而《上阳台帖》不仅是真迹,还出自“诗仙”之手,其价值不言而喻,是当之无愧的“国宝”。当年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为了得到它,总计花费了6万大洋,这个价格够买几十座四合院了。因此,文物部门估值,《上阳台帖》价格达到46亿元。
图片
《上阳台帖》纵28.5厘米、横38.1厘米,以草书写就,共5行、25个字,单字大小约5厘米,完成于天宝三年(744年),释文为:“山高水长,物象千万,非有老笔,清壮何穷。十八日,上阳台书,太白。”
图片
这一年,李白与杜甫、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,寻访得道高人司马承祯,却不料他已经仙逝了。百感交集之下,李白挥毫落笔,《上阳台帖》由此诞生。宋徽宗赵佶在跋文中写道:“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,西入酒家,不觉人物两忘,身在世外一帖,字画飘逸,豪气雄健,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。”
图片
在他看来,李白此作达到了“物我两忘”“人笔合一”的至高境界,论笔画之飘逸、气韵之豪放,丝毫不比他的诗差。李白的草书得到过张旭、贺知章等人的指点,《上阳台帖》藏锋起笔,笔画苍劲有力,收笔处破锋而出,纵放自如、快意流畅。
图片
此作结字宽博开张,高低参差、收放自如,奇宕之中有规矩,趣味无穷。章法疏密得宜,大小错落,呼应自然。用墨浓淡得宜,酣畅尽兴,飞白处更添几分高古潇洒之气。元代收藏家张晏盛赞:“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,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”。
图片
《上阳台帖》笔画、结字、墨法细腻洒脱,颇有可学之处,值得我们好好临摹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李白《上阳台帖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则,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,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